您所在的位置 -> 展览活动 > 当前展览

三度和音・张学芳油画展

发布时间:2024-08-08 31人已浏览

 

 

三度和音・张学芳油画展

展览时间:2024-08-06至2024-08-15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术家协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术家协会

展览场地:中国美术馆4号厅

 

光感的色彩节律

——张学芳油画的表现性探索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博导/尚辉

 

描绘新疆生活的油画作品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论是哈孜·艾买提具有民俗纪事特征的《木卡姆》,还是克里木·纳思尔丁描写民族歌舞的《哈密麦西来甫》等诸如此类的作品,都不难看出新疆独特的民族形象在油画艺术中大放光华。这些作品通过对亚欧大陆腹地民族形象与民俗生活的描绘,重塑了油画艺术在中国的本土化特征。而张学芳的油画则是继前辈之后对新疆油画地缘风貌的再度深耕,将笔触伸向探索现代民族日常生活瞬间流露出的质朴美感,敏锐捕捉了亚欧大陆腹地特有的直射阳光,通过阳光的描绘不断形成独具光感温度的表现性画风。

 

张学芳为画坛所知的是他描写新疆建设兵团生活的作品。其成名作《大漠圣火》描绘了当年新疆建设兵团开垦荒漠、篝火野炊的生活情形,作品以宽幅构图和温暖的调子,展现了战士们围坐一起欢歌笑语的感人场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朴素的写实语言、激情的神态刻画、温暖的色彩调子,都让人难以忘怀。

 

张学芳于1978年新疆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即分配到新疆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这幅画作描绘的是第一代兵团开垦者的艰苦经历,是他熟悉的文工团员们的工作与生活以及他们在那个艰苦岁月为广大开垦者送去的精神慰藉。而《湘女吻天山》则是一幅正面描绘兵团战士在烈日下开垦天山的油画作品,但表现方法并不拘泥于每个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而是以土黄与橙色铺垫,画出荒漠的基底;以土黄和灰绿,画出他们与她们的军装形象,画面质朴的力量来自粗朴的表现性笔触,令人感受到烈日当头的阳光下不断流涌的热浪与躁动。

 

实际上,表现性是张学芳早在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深造之时就表现出的艺术天赋。其时,他在中戏绘制的诸多肖像写生,色彩的运用既具有画面冷暖上的对比需求,也常常被主观生发和想象,色彩的跳跃性表现大于肖像塑造的真实性。显然处在八五新潮美术阶段的中戏深造时期,逐渐形成了他油画艺术的探索方向。

 

画家对新疆这种阳光直射的色彩始终有着一种本能的观察力和敏锐性,《小生意》无疑是这种阳光色彩的炽热感表达所构织出的画面色彩表现力。此作还标志着张学芳油画艺术创作进入了相对成熟的旺盛期。他先后完成很多描写新疆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画作。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从日常之中捕捉毫无掩饰的生活原貌,于杂乱之中定格真切。而贯穿于这些作品的,则是直射阳光的表现。他并非完全采用条件光色来描绘这种阳光同物体上形成的真实环境色,而是用概括性的灰蓝或浅赭进行画面整体的勾画,在此基础上,他力求夸张受光面色彩的处理,也不过度强化背光面的深色色度。

 

张学芳的主业是舞台美术设计,而他走进艺术之门的则是民乐演奏。他把自己在中国美术馆的个人展览取名为“三度合音”,暗示了他在音乐、绘画和书法上的全面修养,更指涉了他的油画创作力求打通具象、抽象和意象的表现性特征。或许,张学芳具有阳光直射感的光色表现,从来都是以色彩与笔触的节奏来编织画面内在旋律的,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总能于日常之中凸显出一种色彩的节律,从而转换为一种音乐节律的色彩表现性。

 

部分参展作品:

 

《大漠圣火》张学芳2009年布面油画145cm X200cm

 

《春风吹度玉龙河》张学芳2014年布面油画145cmX200cm

 

《小生意》张学芳2009年布面油画142cm X150cm

 

《湘女吻天山》张学芳2019年布面油画200cm X190cm

 

《承包田 心相连》张学芳2010年布面油画170cmX190cm

 

《巴扎一瞥》张学芳2011年布面油画180cm X190c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