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展览活动 > 当前展览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

发布时间:2025-01-23 8人已浏览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

 

展期:2025年1月22日对公众展出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

 

春节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百福骈臻、千祥云集的美好祝愿,与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度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开展在即,本月22日将会在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与各位观众相见。

为何“妇好”青铜鸮尊成为乙巳蛇年国博新春文化展的“特邀嘉宾”?现在为您揭晓!

 

“妇好”青铜鸮尊

商王武丁时期

通高45.9厘米,口长16.4厘米,重16.7千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两件青铜鸮尊,现在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两件鸮尊的体量、形制基本相同,为配套使用的一组青铜礼器。此组鸮尊整体造型近似鸱鸮(古时人们称“猫头鹰”为鸱鸮),器身中空用以盛酒;鸮足直立,与后部的鸮尾共同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颈、背部有一个半环形兽首鋬;鸮脑后有盖可以开合。

 

 

鸮尊器身分布有各种构思巧妙的装饰纹样:鸮首装饰有大幅兽面纹,羽冠装饰龙纹,勾喙饰蝉纹,勾喙两侧的颈部有共用一身的凤鸟纹和龙纹,胸前饰兽面纹,翅膀部位装饰有一条蟠蛇纹。此外,盖面之上还有一条圆雕的龙和一只圆雕的鸟,鸟在前,龙在后。鸮尊是礼仪性盛酒器,其器腹较深,小口,无流,挹酒时需要借助带有长柄的斗。

 

鹰形陶鼎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以鸱鸮类鹰鸟形象为装饰题材的人工制品就已经在各地普遍出现,如陕西仰韶文化出土的陶鹰鼎,辽宁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鸮、石鸮等。商周时期,以鸱鸮为装饰题材的文物包括陶器、玉石器、青铜器等。晚商时期的鸮尊、鸮卣等青铜礼器往往装饰华丽,造型别致,礼仪等级较高,非常值得关注。有学者认为,鸱鸮在商人的精神世界中有着特殊含义,甚至可能与其国族起源神话中的“玄鸟”信仰关系密切。

 

 

妇好墓出土的鸮尊,翅膀部位装饰有一条盘曲状的蛇。蛇首近桃心形,蛇身装饰有连续的棱形雷纹。蛇的盘曲造型与鸱鸮羽翅形象近同,似乎暗示两者之间的某种幻化与结合。这是蛇类纹饰作为装饰题材出现在商周青铜礼器之上的一种典型代表。

 

观众观看鸮尊衍生文创产品及其复制件

 

造型雄奇的鸮尊,反映了先民神奇的想象。穿越历史长河,如今昂首傲立在国家博物馆的TA,也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新年之际,鸮尊携遍身灵兽,即将亮相新春展,同其他文物一道,以蓄势待飞之势,恭迎广大观众一同“鸮”翱新春,欢度佳节。新春假期来国博参观,别忘在“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中,一睹TA的风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