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兰亭奖:书韵悠悠一脉香
【艺坛“奖”故事】
2002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将终身成就奖授予著名书法家启功。尽管因年事已高没能参加颁奖活动,但启功先生写下了一段至今看来仍然能够给人启示的获奖感言:“千年书艺首兰亭,棰凿偏遭侧耳听。今日宏文标奖状,后生惭愧守元灯。——中国书艺界举行‘兰亭终身成就奖’,不佞功忝预其选,因拈二十八字,以志惭悚!”短短几行字,不仅体现了老先生面对褒奖的谦恭之心,表达了理性看待古代经典与今人创作关系的看法,更道出了“兰亭”之于中国书法的独特意义。什么是兰亭奖?以“兰亭”为名授予的奖项,为何让启功先生心生“惭愧”?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一奖项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始于兰亭
继承传统繁荣当代
“中国书法兰亭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是授予在书法艺术创作、理论研究等领域有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的最高奖项和最高荣誉。
在各类文艺奖项中,创设于21世纪之初的兰亭奖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奖项,也是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后保留的中国当代书法艺术领域最高奖。尽管此前曾有以“兰亭”命名的书法评奖,此后也不乏冠以“兰亭”二字的各类书法活动,但随着兰亭奖启动以及文艺评奖日渐规范化、专业化,如今,兰亭奖已专指这项国家级书法专业奖项。
公元353年,也就是著名的“永和九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友人聚会于绍兴兰亭,酒后乘兴写下了词翰兼美的《兰亭序》,此后“文人雅聚,曲水流觞”成为千古佳话。《兰亭序》不仅成为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推崇的“天下第一书”,也近乎成为中国书法的代名词。在文化史上围绕《兰亭序》的典故趣闻被后人津津乐道,在专业界围绕《兰亭序》真伪的论辩、研究延续不断,它是人们追怀先贤风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标志性符号,更是引领无数爱好者走近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不难看出,以“兰亭”命名,标志着这一奖项的至高地位和精神导向。首届评奖和展览活动举办时就明确了繁荣艺术、出人才、出作品、为书法艺术发展搭建平台的初衷,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书法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当时,仅创作投稿就收到23000余件,此外还收到书法理论稿件1200余件,书法教育稿件130余件,书法编辑出版稿件120余件。首届兰亭奖除评选出书法创作奖外,还评选出了理论、教育和编辑出版奖。同时,启功被推举获得终身成就奖,欧阳中石被推举获得书法教育特别贡献奖,这次评奖成为中国书法事业在新世纪繁荣发展的一次综合展示和检阅。
主办者坦言,首届评奖是“任重道远”的开端,尽管评奖工作还缺乏经验,但总体上探索了科学的机制和规范的程序,还首创了现场创作评奖和文化素质考核等新的方式方法,为兰亭奖的组织模式、评审机制、推广展示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续写兰亭
创新发展力推精品
兰亭奖的举办,既是对当代书法水平与成就的阶段性检验与总结,也是对续写兰亭精神,引领当代书法创作、研究发展的有益助推。
在历届评选中,兰亭奖进一步明确了“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评审理念,通过推出优秀人才和精品力作,不断提升兰亭奖的专业性、示范性、引领性。
经过不断优化调整,兰亭奖参评范围明确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先,在评奖起点上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其次,随着文艺评奖制度的改革发展,兰亭奖在数量和类别上都进行了大幅精简,尽管设有金、银、铜奖及入选名单,但总数也只有70人。评奖对于“精”的追求,从实际获奖情况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比如不久前揭晓的第八届“兰亭奖”获奖、入选人选名单中,金奖2名,包括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方向各1名,这与本届评奖征稿启事中金奖名额为5名的设置有不小差距。在此前几届评奖中还出现过金奖空缺等情况。除了“求精”之外,兰亭奖也较为重视专业书法家的参与度,旨在通过资深书家的投稿参与,更好带动书法界的后辈。在第八届获奖、入选人选名单中就能发现,两位金奖得主都曾在往届评选中获得表彰,直至此次获得金奖。
兰亭奖不仅重视专业水准,还注重创新发展。近年来,每逢举办书法大展,博物馆、美术馆都会吸引大批观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其实是新时代文化发展中博物馆热、美术馆热与书法普及、书法热的叠加效应。因此,兰亭奖在评奖活动中凸显专业性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书家要寄情于当下社会,融入新时代发展的大潮中,陶铸书法气象。
值得一提的是,自创立起,兰亭奖就确定了每三年举办一届的制度,前三届分别在山东青岛、安徽合肥、河南平顶山举办,从第四届开始落户在浙江绍兴,实现了兰亭奖的“荣归故里”。2015年,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落成并对外开放,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书法专题博物馆,兰亭书法博物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兰亭书法与兰亭文化。这一举措不仅让兰亭奖品牌效力得到放大,更为文化地标注入新内涵,成为促进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积极因素。
聚焦兰亭
折射创作带来思考
“千年书艺首兰亭”,盛名之下的兰亭奖必然备受关注,从创设之初到历届评奖热议不断。这既与评奖活动本身的特点有关,也与当代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广泛普及等因素相关。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在《关于“终身成就书法家”的断想》一文中说:“所谓‘终身成就’,可分为‘终身’和‘成就’两个层次:首先意味着获奖者在书法领域里奋斗‘终身’”,“其次,他们在毕生的奋斗中,取得了世所公认的艺术成就。”“就一个个书家而言,这当然是他们个人的终身成就,但如果把他们放到一起,则毋宁说是一个时代的‘终身成就’。”
谈及评奖工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表示:“有成绩并不否认问题存在,有收获也会留有遗憾。一些不利于书法健康发展的状况依然存在,根本改观尚需时日,赓续书法文化传统尚需深入,书家仍需持续提升创造性转化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兰亭奖获奖、入选作品最珍贵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艺术本身,还包括由此带来的创作启示和学理思考。”
兰亭奖既追求评奖机制的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又力求对参评书法家“德”“艺”“文”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在评审机制方面,评奖委员会除了设立评审委员会、监审委员会,还设有审读委员会、审议委员会以及学术·媒体观察团。呼应人们对当代书家文化修养的关注,兰亭奖设置现场文化素质考核环节,提出“艺文兼备”的要求,设置审读委员会,鼓励投稿作者自撰文本。此外,从第五届开始,在作品集中,除了获奖作品本身,人们还可以看到获奖者感言、颁奖词、综述分析,以及评论家有针对性地撰写的点评等。这些都展现出评奖活动回归书法本身、带动切磋交流、不断追求精进的强烈意识。
学术·媒体观察团是兰亭奖富有特色的机制之一。观察团成员何学森较详细地记录和分析了第八届兰亭奖评奖过程:一方面,评审过程更加优化、极尽严谨;另一方面,评奖引导广大书法家客观看待结果,回归书法本身。“社会大众集思广益,对评委会工作进行一定的补充,本身也是兰亭奖流程的一部分。”他认为,现实存在的书法是多层次、多向度的,事实上兰亭奖也是如此,它是艺文兼顾的结果。兰亭奖评审首先不是某种不情之规下的严戢苛求,而是鲜明导向下的一种含容养护、慰勉鼓舞。
书法家周慧珺在获得终身成就奖时说:“书法是一趟苦旅,我一生都在艰苦跋涉中,不知何处是尽头。”第五届兰亭奖艺术奖获得者韩天衡说:“‘奖’者,‘将’也,是将你一军,逼着你要去作更勤奋的思考和耕耘,如此而已。”从王羲之发心攀登书艺高峰的行为,到近代书法大家林散之提出“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的追求,我们看到历代书家的苦心投入,也就不难理解启功先生面对获奖时心生“惭愧”的缘由。
今年第八届兰亭奖中,年龄最大的参评者100岁,最小的21岁,可谓名副其实的“少长咸集”。书法堪称一代代中国文化人耕耘不尽的原野,也正像第六届兰亭奖序言所说:兰亭奖是一面镜子,折射了当代书法创作的整体景观,而书法家们奋斗的空间还很宽、很大。
(作者:田明玥,系中国美术馆馆员)